及时冲洗:及时用清水喷洒受害作物,连喷2-3次,清洗叶片上的残留药物。
酸碱农药中和:喷洒酸性农药时,用碱性物质中和,反之则用酸性物质中和。
喷洒赤霉素:喷洒多效唑等生长延缓剂引发药害时,可使用赤霉素来抵消药效。
适当施肥:可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溶液促进作物恢复,若因除草剂引起药害,可用尿素与芸苔素内酯溶液喷雾,每隔3-7天喷施一次。
一、药害的恢复方法
1、及时对受害作物喷洒清水,连喷2-3次,这样可将叶片上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。
2、若是喷洒了酸性农药,可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,反之可用酸性物质进行中和。
3、若是由于喷洒了多效唑等生长延缓剂而产生药害,可使用赤霉素(生长促进剂)来抵消药效。
4、适当施肥,以增强作物的长势,比如叶面喷施0.1-0.3%磷酸二氢钾溶液,或喷施0.3%尿素+0.2%磷酸二氢钾溶液,每隔5-7天喷1次,连续喷施2-3次即可。
5、若药害是因为喷洒过除草剂所导致,可用15公斤尿素+15毫升芸苔素内酯兑水进行喷雾,每隔3-4天喷施1次即可。
二、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
1、除草剂本身的性质
比如安全性差,含有杂质或者剂型不合格,配方不合理,含量过高、添加非法隐性成分等。
2、环境条件的影响
低温多雨、大风天气或施药时期不对均容易造成药害,如多雨天气,大豆、玉米田低洼地块出现淋溶药害。
3、施用技术
长残效除草剂如咪唑乙烟酸、氯嘧磺隆在低残留浓度下对敏感后作物产生药害;除草剂过量施用、误用、混用及助剂选择不当产生药害;施药时期不正确、施药方式有误、施药器械性能差、喷雾技术落后、喷雾器清洗不彻底、田间整地质量较差造成药害。
4、作物因素
作物种类对除草剂的耐性差异(如水稻不同品种对莎稗磷的耐药程度不同)、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敏感性差异、作物幼苗质量及长势差异等。
5、是对田块的用药历史不了解
随着大面积的土地流转,土地承包经营者因为对承包土地的用药历史不了解,常常由于上茬施用过长残效除草剂而造成残留药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