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用抗倒品种:选择生长坚韧的玉米品种。
适期播种:春玉米播期避开大风多雨季节,夏玉米收获小麦后尽早播种。
适当加大行距:玉米行距控制在70厘米左右,不小于60厘米。
适时施肥:均衡施用氮、磷、钾肥。
苗期蹲苗:对密度大、旺长的地块进行蹲苗。
中耕培土:在拔节至封垄前进行培土。
化控:使用具有抑制生长的化学调控剂。
一、青贮玉米如何防倒伏
1、选用抗倒品种
(1)一个玉米品种是否容易发生倒伏,主要与该品种的植株特性有关。通常植株较高、穗位(着生果穗的节位距地面的高度)较高、茎秆纤细、根系发育不良的品种发生倒伏的几率比较大。
(2)植株较高,特别是穗位较高的品种重心不稳,茎秆纤细的品种容易发生茎折,根系发育不良的品种则容易发生根倒。品种的抗倒能力只是相对而言,没有哪一个品种可以抗倒。
2、适期播种
(1)倒伏还与植株的生长发育特性有关。通常在抽雄前后,株高已经定型或接近定型,而且茎秆还相对柔弱,遇到大风多雨天气极容易发生倒伏。春玉米在适宜播种期间内可调整播期,使植株容易发生倒伏的敏感时期尽可能避开当地的大风多雨季节。
(2)对于夏玉米而言,播种晚的玉米在高温、多雨条件下非常容易蹿秆,植株较高且茎秆纤细,很容易发生倒伏,因此夏玉米在收获小麦以后应尽可能早播。
3、适当加大行距
(1)玉米有宽行、窄行、宽窄行等多种种植样式,各种不同的种植样式都可实现高产。但从健康栽培角度来讲,在高密度条件下适当加大行距可增强田间的通风透光能力,有助于促进基部茎节的发育,同时也会减轻田间玉米植株对风的阻力,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倒伏的风险。
(2)玉米的行距可控制在70厘米左右,通常不要小于60厘米。
4、增施钾肥
(1)钾肥具有提高茎秆强度的作用。在目前生产上大量施用氮肥的情况下,提倡增施钾肥、氮钾搭配施用,对于避免玉米株倒伏具有重要意义。钾肥宜早施,在播种时作种肥或在出苗后作苗肥施用。
(2)施用量可根据土壤肥力等状况来确定,通常每亩可施用高钾复合肥10-20公斤。
5、苗期蹲苗
(1)对于密度较大、具有旺长趋势的地块,可在苗期进行蹲苗。蹲苗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基部茎节的旺长、促进根系发育,从而减轻倒伏发生的几率。蹲苗应在苗期进行,但要在拔节开始时结束。
(2)蹲苗的措施主要有适度干旱、中耕断根、增施氮肥等。就目前河北省玉米生产情况来看,蹲苗主要适用于春玉米,夏玉米因为出苗后就进入高温多雨季节,基本上没有蹲苗的机会。
6、适期追氮
(1)玉米生育期间追施氮肥可以促进植株或果穗的发育,有助于提高籽粒产量。但追施氮肥时间不当则容易引起倒伏。拔节期玉米基部茎节开始快速伸长,此时如果再追施大量氮肥,则会加速基部茎节的伸长,使倒伏的风险加大。
(2)所以生产上通常不提倡在拔节期追施氮肥,在施用种肥或苗肥的前提下,氮肥可延迟到大喇叭口期再追施。这样既可促进果穗的发育,同时也会减轻倒伏的发生。
7、中耕培土
培土可以促进地上基部茎节气生根的发育,增强植株抗根倒的能力,是避免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。培土可在拔节至封垄之前进行,中耕深度通常5-8厘米、净培土高度一般8-10厘米。
8、化控
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一些化学调控剂可以用来控制玉米植株的高度,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玉米的倒伏。化控技术属于一种"被动"措施,化控药剂的使用时期、浓度及喷施方法等一定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,否则非常容易出现药害。
二、种植青贮玉米注意事项
1、播种期:与大田作物播种期相同,大部分地区通常在5月上旬播种。
2、播种量:合理密植有助于高产,播种量为2-2.5kg/亩,亩保苗数为5000-6000株。
3、播种方式:采用大垅条播,实行垅作,单条播或双条播都可,但双条播可获得较高产量。
4、另外,种植后还需注意进行除草、间苗、施肥及中耕等。